奮瑞古道
開放中

奮瑞古道

最新通知
【暫停開放】2025/07/06 - 2025/07/11 因第4號颱風「丹娜絲」來襲,自然步道於7月6日8時起暫停開放,後續將視巡檢結果滾動調整開放時間
營業時間
星期四 開放時間05:00-17:00
所在縣市
竹崎鄉
難易度
低-中
步道型態
雙向進出
里程
7 km
所需時間
200 min
適合季節
全年
山脈
阿里山山脈
轄管機關
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
步道類型
中級山步道
申請入山證
海拔高度
1,100 - 1,600m
申請入園

步道簡介

由奮起湖往瑞里方向為奮瑞古道,由瑞里往奮起湖方向則為瑞奮古道,但兩邊入口指標皆標示為奮瑞古道。 奮瑞古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與梅山鄉境內,海拔介於1100公尺至1600公尺之間,舊時開墾做為通商之用道,現在已經成為銜接奮起湖和瑞里兩處著名風景區的懷舊之路。古道全長6點4公里,登山入口位於169縣道台電變電所旁,單程徒步約需四個半小時。 步道舖面分別以石材及泥土小徑所構成,不同的步道舖面可以有效地把許多區域串連起來,帶給遊客輕鬆閒散的山野感受。如果走累了,步道沿途也設置涼亭及座椅供遊客休息。古道沿線森林包含天然闊葉林與人工林,其中闊葉林主要由樟科及殼斗科植物所組成,人工林則以柳杉、杉木、孟宗竹、石竹(轎篙竹)及麻竹等植物為主。 步道入口附近可見四方竹,原產中國江南諸省的四方竹,於日治時代由日本人移植到奮起湖地區栽植成功,並成為該地特產之ㄧ。四方竹竹桿呈四方形,俓約5 公分,地下莖橫走,單桿散生,竹桿壁雖然厚但是質地較脆,不適合當工藝材料,大部分用於庭園造景及製作拐杖使用。另有民俗植物愛玉子、森林芬多精、中途小廟;早期當地居民生活不穩定,為祈求山神庇祐,在步道旁設立土地公祠和地基主膜拜,即俗稱『陰陽廟』,日治時代已經土地公祠遷移至樟樹湖附近大拗之奮太古道入口,留下地基主簡陋石板小祠,近日已在小廟外圍搭蓋木製小屋加以保護,並設置涼亭,供遊客休憩、避雨。 奮瑞古道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及動植物景觀資源,是民眾登山健行享受森林浴,及進行知性感性生態旅遊最佳場所。

人文生態

.奮瑞古道: 奮瑞古道一帶原是鄒族的傳統獵場,清朝時期平埔族人、漢人陸續移入,常常一大早挑著木炭、香菇、竹筍...等農產,往來於奮起湖、太和及瑞里之間販售,奮瑞古道即是當年的通商要道。 .奮起湖: 奮起湖舊名畚箕湖,海拔高度約1,400公尺,其名稱由來是因此地三面環山,向西南方的低陷谷地如同畚箕一樣,由於常年雲霧繚繞,從光崙山方向看來,像是一面湖而得名。西元1912年阿里山鐵路開通後,成為鐵路的中繼站。

動物

步道上常見赤腹松鼠、台灣獼猴等哺乳類動物。鳥兒是步道的重頭戲,在這個知名賞鳥勝地,白耳畫眉、冠羽畫眉、大彎嘴、小彎嘴、山紅頭、藪鳥、白尾鴝等鳥類都是常客。

植物

古道沿途遍布人工林與天然闊葉林,柳杉林、石竹林、孟宗竹林為人工林,樟櫟群叢,如樟葉楠、長葉木薑子、栲樹等則是天然闊葉原始林。

地形樣貌

奮瑞古道位於阿里山西伸稜脈,地質年代屬第三紀中新世晚期,南莊層砂岩頁岩互層,為沉積於淺海相岩質,岩面多波紋漣痕與生痕化石,受斷層錯動劇烈影響,山岳地帶多層疊羅列之瑰麗巨石岩洞,建構為一處極具特色的遊憩據點。

特色

緩緩行走在被柳杉、竹林與山嵐包圍的古道,清新的空氣再配上奮起湖知名的便當,這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