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道簡介
仙人堀步道有三處出入口,分別 在「162 甲」縣道14 公里處附近, 以及「嘉154」鄉道上的兩處出入口。除了循步道原路折返之外,也可繞行鄰近道路一周。
瀑布、溪流,以及岩石上水蝕作用留下的痕跡,是仙人堀步道景觀的一大特色。從北端位於橋頭的出入口進入,隨即可看到橋下巨石上的壺穴。順著階梯往下走,岩壁、岩石上皆可發現水蝕的痕跡。其中, 最有名的就是宛如海螺化石的「玉螺洞」和「仙腳印」,也因此留下曾有仙人下凡到此一遊的傳說。
下降到接近溪谷的步道交會處, 一條跨越溪流之後,通往「嘉154」鄉道約0.5 公里處的出入口;另一條則往南延伸至「嘉154」鄉道的公路起始點附近。
走進往南延伸的木棧步道,隨即被一大片杉木林圍繞。除了兩旁夾道歡迎的杉木之外,還有多種臺灣特有的灌木和蕨類。這一段步道看起來雖長,除北端起點一小段上坡之外,高低起伏不大,走起來相當輕鬆,約30 分鐘即可抵達南端出入口,是一條適合親子共遊的路線。
若您選擇沿「嘉154」鄉道繞行回起點,沿途可回望林間穿梭的步道,觀察林相和景觀的變化亦饒富趣味。這一段未達500公尺的路段,不花費您太多時間、體力,即可抵達「嘉154」鄉道約0.5公里處的出入口。由此進入,循階梯而下,就是原來的步道交會處。

人文生態
.地名和景點由來: 嘉義縣梅山鄉的太平村舊名「大坪」,因村民聚居於廣大平坦的山區平地,故取名為「大坪」。由梅山至太平,蜿蜒的山路直到太平路才轉為平坦地形。仙人堀的「堀」同「窟」字,即洞穴的意思,因傳說曾有仙人下凡留足跡而得名,民國78年設立,因地處偏僻隱密、又年久失修而乏人問津。民國106年初阿里山風景管理處在出水溪畔修建了一條木棧道,讓遊客可以輕易走進這一條短而美的步道。
動物
途中有機會發現黑翅螢、山窗螢、大波紋蛇目蝶、黑鳳蝶、無尾白紋鳳蝶、青帶鳳蝶、鉛色水鵣、翠鳥、河烏、小啄木、紅嘴黑鵯、白耳畫眉、樹鵲、棕面鶯、繡眼畫眉、莫式樹蛙、斯文豪氏赤蛙和攀木蜥蜴等等。
植物
沿途可見山素英、毛千金藤、白埔薑、天門冬、全緣卷柏、猿尾藤、屏東擬肋蕨、仙草、南華南蛇藤、全緣瓜樓、桑麻、臭辣木、普拉特草、大花曼陀羅、紫莖土牛膝、牛尾菜、青牛膽、白埔姜、菝契、毛千金藤、排香草、土黨參、虎婆刺、漆樹、馬藍、早田氏鼠尾草、同蕊草、刀傷草、鬼懸鉤子、南投懸鉤子、烏來麻、台灣明萼草、毬蘭、垂按草、膜葉蓋蕨、佩羅特木、台灣杉和姑婆芋等等。
地形樣貌

仙人堀步道上有仙人堀、仙腳印和玉螺洞等景觀,皆是河床長期受到溪水不斷的沖刷、所形成的侵蝕地形,木棧道沿出水溪而建,落差不大,平緩易行。
特色
壺穴奇石、飛瀑清潭、小橋流水、林木森森,盡在太平仙人堀步道。